时间:2021-03-02 作者:港勤商务 浏览:
数十年来,被动投资作风产品一直在逐渐代替自动管理基金。
但在权益投资范畴,这一超出却来得比许多人预想的要早。今年8月,资管行业呈现了现代史上最大的里程碑事件之一:美国指数型股票共同基金和ETF的资产范围首次超过了自动管理的股票基金。自动选股投资并未就此终结,但这一发展标记着,基金经理作为全球最发达股票市场主导力气的位置正式终结,低成本指数驱动型投资的突起似乎势不可挡。如果像预期的那样,这种改变继续积累能量,将对行业专业人士、金融市场和世界各地的普通投资者发生宏大影响。
即便是彼得·林奇这样的昔日明星经理人也承认,这一趋势不可逆转。林奇在其鼎盛时代凭借精彩的选股才能将富达麦哲伦基金打造成了一个伟人。彼得·林奇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现,富达有许多自动管理基金都跑赢了市场,但公司不会质疑客户选择被动产品。
据晨星公司估量,8月份的资金流入令跟踪指数的美国股票基金的资产增至4.271万亿美元,而选股者管理的资产为4.246万亿美元。据该公司估量,截至8月底,投资者对被动型美国股票基金加仓889亿美元,而从自动管理型基金中撤出1241亿美元。
两大因素成绩被动产品
被动基金在20世纪70年代呈现,并在90年代随着ETF的呈现而站稳脚跟。金融危机使不少投资者被市场合伤,纷纭涌向低成本的被动基金,这加速了自动管理资产的减少。随着2009年开端长达十年牛市的到来,指数产品受欢迎水平大幅上升,多数基金经理表示后进市场,在这场自动与被动之争中败下阵来。
据了解,除了在牛市具有更高的收益外,被动产品吸引投资者的核心之一就是更加廉价的成本。美国被动型股票基金每100美元的资产平均每年成本约为10美分,而自动型基金为70美分。市场剖析指出,被动产品意味着投资者更愿意自己把控选择产品的主导权。
市场剖析以为,投资者对被动产品的容忍度要高得多,部分原因在于其透明的投资方法,金融参谋正助推被动产品的流行,他们可以从一系列指数产品中构建客户投资组合。尽管这种做法限制了潜在收益,因为组合可能不会超过单一指数基金的表示;但这也防范了自动投资的风险——如明星基金经理出走或某年表示失常。
除了股票类资产,市场预测,全资产类别的被动投资也将在数年内超出自动管理。普华永道表现,到2025年,投资于被动策略资产比例将与自动策略产品的范围雷同,即被动资产从目前占总资产的36%,增加到50%的比例。去年年底,被动资产占美国18.3万亿美元资产的36%。
资管公司营收压力增长
随着费用的紧缩,相对的输家可能是资产管理行业,因为低收费被动产品的兴起,最终会导致收入减少。其中受到较大影响的是自动管理资产盘踞较大份额的富达基金,其内部资金流向变化显示出投资者的偏好转向。
据晨星公司估量,该公司拥有许多范围庞大的自动管理产品,比如1180亿美元的反向投资基金,但客户在2019年上半年从其传统的股票基金产品中撤出了200亿美元,并将520亿美元投入到其被动产品中。2010年,富达将美国最大共同基金管理公司的地位,让给了以被动投资见长的领航基金。
还有一些自动管理的基金公司蒙受了无情的资金外流,因为较高的运营成本侵害了相对事迹,他们自己的股票也受到了影响。近五年来,美国大型资产管理公司指数下跌34%,而尺度普尔500指数上涨46%。
被动投资的浪潮迫使资管公司降低收费以坚持竞争力。与此同时,基金公司在技术、人才和监管合规方面的支出不断上升,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率。资管公司不得不追求更普遍的收入起源。如领航团体正更加尽力地进军个人投资咨询业务。贝莱德正在海外追求增加。富达转向借出证券业务,并试图通过提供零手续费基金来扩展市场份额。
资产管理行业面临的压力正引发更多整合的猜测。普华永道预计,到2025年,基金数目将降落14%,费用比率将降落22%。
或隐含泡沫
自动管理者仍有信念
不过,也有资产管理公司并不看好被动投资。成立于1931年的美国资本团体一直谢绝编制指数。该公司表现,其长期回报率大多超过了被动产品,后者缺少机动性,这一弱点将在熊市中暴露出来。该公司管理着范围1900亿美元的美国增加基金,由13人组成的团队管理。近20年该基金的年化回报率为8.1%,而领航500指数基金的年化回报率为6.3%。
资本团体研发总监史蒂夫·德森斯表现,许多投资者以为,他们投资指数基金时做出了“安全”选择。实际上,最受欢迎的指数基金将客户置于经济低迷的全面冲击之下。自动管理基金经理可以提供更少的波动性和更安稳的投资环境。
曾完成做空次级债的《大空头》的主人公,迈克尔·伯里近日也警告称,被动资产的迅速增加,正在吹大一个新的资产泡沫,随着与基金指数挂钩的资金的交易量超过个股交易量,这个泡沫必然会决裂。
另外,被动基金份额超过自动并不意味着市场将完整受指数基金影响。依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数据,美国被动型基金和自动型基金所持有的股票加起来还不到整个市场的三分之一,其余部分由个人、养老金、保险公司和其他投资者持有。
(文章起源:中国基金报)
联系我们